科技资讯issn(科技资讯网站)下载

2周前

  “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专题论坛

  论坛主办单位

  中国期刊协会

  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

  中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双语出版 让中国优秀科技文化走向世界 ——“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介绍

  

  肖宏 编审,《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编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双语出版中心主任。曾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出版走出去是科技资讯issn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好一批我国自主出版的国际化学术期刊,不仅是我国知识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引导、组织国内外学界通过学术交流和协同创新,共同促进我国知识文化的创新发展,其战略意义重大,但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必须以创新思维走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的道路,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作出实质性贡献。

  双语对照数字出版——迈出中国出版走遍世界的第二快腿

  CNKI已经把中国学术期刊整体推向世界,但中文的国际化程度不够大限制了其影响范围。如何使中国学术期刊走通、走遍世界?办一批高质量英文期刊自然是第一条腿。但这条“腿”的力度、速度都很有限,一方面受现有期刊和作者的语言能力、出版管理能力、期刊的国际经营能力等人的因素制约,更重要的是单一英文的表达方式,既不能使外国读者很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的内容,又失去了国内市场,使英文期刊在内外市场均陷于尴尬境地。因此我们想到,开辟“双语对照数字出版”,可以解决第一条“腿”的困难,成为走出去更有力的另一条快腿。

  这个想法的第一背景是:近几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报告》显示,我国一大批非SCI、非SSCI中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可以比肩国际先进英文期刊,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但影响力提升速度不快。第二背景是,学术走出去的依赖文化走出去,人文社科更是如此。对外国人而言,脱离中国特色文化背景和特定事实,只看外文论文,很难真正理解中国学术。

  数字化的双语对照出版形式,只要用心用力,就可以把论文的特色背景和渊源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使所有人透彻理解论文的思想和观点。此外,还可以同时拥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我社“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已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选入“2015年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重点项目”,并获得财政部“2015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目前,该项目已建立优质资源遴选体系、国际编译体系、数字出版体系、网络营销体系,《心理学报》《中国针灸》《外交评论》《东北亚论坛》《菌物学报》《敦煌研究》等近50多个优秀期刊已经加入,“CNKI双语对照学术期刊数据库”已经开通发布(https://jtp.cnki.net),得到海内外学者的普遍认可和关注,并为这些期刊带来了国际投稿。预计“十三五”期间,该工程将出版400种学术期刊,年产双语对照论文2万篇以上。

  调整中文期刊办刊策略才能做好“双语对照出版”

  双语对照数字出版的学术期刊,应主要定位于国际交流,但也要兼顾国内需求。这些期刊应当从占领国际学术制高点的战略高度,合理调整办刊策略。特别是人文社科期刊,既要着眼于引领国际学界、政界、企业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中国问题研究,包括国际国内问题,还要重视引导国内学者开展全球性、国际性问题研究,全面加入国际对话,大力提升我国学界的学术、国际政策和社会影响力,有效争得应有的国际话语权。

  秉持国家文化走出去总目标,“双语对照数字出版”将带领中国优秀学术期刊走遍世界。

  SCI高被引论文分析及相关思考

  

  任胜利 理学博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基金》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曾任《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责任编辑,《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等岗职,著有科技编辑、文献计量等方面的论文或杂文70余篇,并编著或译著4本有关科技编辑与写作方面的图书。兼任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副秘书长科技资讯issn;《中国科技术语》编委、《编辑学报》编委、Learned Publishing编委,《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副主编。

  目前的研究评价和期刊评估中十分注重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实际上影响因子除了与不同学科的引证行为有关外,与期刊所发表的高被引论文的数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个比较极端的例证是美国癌症学会主办的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临床医师癌症杂志),其2012~2013年所刊载的约100篇论文和综述中,被引用最高的3篇文章均为有关癌症统计方面的综述或回顾,累计被引用10439次,占该刊同期全部文章总被引频次11907的87.7%。

  基于SCI数据库的查询表明,2013~2015年所发表的被引数最高的10篇文章中,只有2篇是原创性研究论文,其科技资讯issn他都是有关应用程序、统计数据、观测数据等方法性或资料性的文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不少数量的高被引文章并非是高质量的原始研究性论文。

  此外,国外很多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除了发表原始研究论文和综述外,还发表大量的社论、科学新闻、亮点介绍、研究简讯、读者来信、观点评论等栏目的文章。在SCI的影响因子计算中,分子(被引用次数)由所有各栏目的文章贡献,分母(论文数)则只统计研究论文和综述,因此,有些期刊的影响因子有20%以上为社论等非论文类文章所贡献。

  为提升期刊的影响因子和可读性,以更好地吸引作者和读者,期刊编辑在工作中一方面要做好选题组稿工作,除了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外,还应加强组约热点研究、重要研究方法或观测数据等方面的文章;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栏目建设,注重发表社论、简评、来信等方面的文章。

  羽化成蝶——《Cell Research》的奋斗

  

  程磊 博士,编审,《Cell Research》及《Cell Discovery》编辑部主任。2004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毕业。2005年进入Cell Research从事科学编辑工作。2015年荣获上海市出版新人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项目,参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发表多篇期刊论文并作多次会议报告。

  《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创刊于1990年,中国科学院主管,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发表高质量原创论文、权威综述和简报的国际性英文学术期刊。现任主编是裴钢院士。2006年《Cell Research》开始和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杰出学术期刊之一。

  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生命科学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科学家回国从事科研事业,推动了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我国学术界迫切需要一个有高水准的、在国际舞台被广大科学家认可的出版平台,《Cell Research》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我们现在已经和Nature,Cell的子刊同台竞争了。比如南京大学张辰宇教授2008年发表于我们刊的一篇原创论文,在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显示至今被引用超过1500次,这无论如何都是令中国学术界和期刊界振奋的消息科技资讯issn!之所以能发表这样优秀的稿件,是因为《Cell Research》有一支由李党生研究员带领的专业科学编辑团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优质、专业的服务,因此获得了专家们的认可和支持。

  在我们期刊的学术水平跻身本领域国际一流期刊行列之后,我们在全世界范围内一些生物医学领域重要的学术会议进行推广,比如Keystone,Gordon和冷泉港亚洲系列会议等。同时自2009年起设立“Sanofi-Cell Research优秀论文奖”,以此表彰和鼓励在本刊发表优秀论文的科学家。2014年的颁奖典礼上,国际顶级科学家Rudolf Jaenisch亲自到场领奖并作报告。

  为促进我国科技知识和成果的广泛传播,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能力并扩大影响力,今年4月我们创办了基于全新办刊理念的开放获取网络新刊——《Cell Discovery》,抢占国际期刊新的出版方式的制高点。

  我认为,学术期刊的发展一定要秉持为科学家服务的理念,同时要做到期刊和科学家的“双赢”,大家相互扶持,互相推动,才能取得成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伴随中国石油走向世界 ——《石油勘探与开发》办刊体会与启迪

  

  王大锐 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科技文献中心原副主任,《石油勘探与开发》杂志编辑部原主任,副主编。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专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科技一、二等奖。有《油气同位素地球化学》《油气勘探开发科技论文写作基础与技巧》等40本著作及译著出版,110余篇学术论文和550余篇科技文章发表。

  《石油勘探与开发》于1974年创刊,经过多年的发展,期刊不断成长并走向世界。影响因子连续3年全国排名第一;连续10年排名能源类(石油天然气工程技术类)科技期刊第一;连续12年获得“全国百种杰出科技期刊”称号;连续3次获得精品期刊奖、连续8次获得“全国百篇最有影响力论文”证书。获得4次“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称号、进入多家国内外著名数据库、获得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在这些基础上,我们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开启了走出去步伐。主要经验包括:

科技资讯issn(科技资讯网站)下载

  第一,推动期刊被国内外众多数据库收录。SCI、EI、《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均收录了我刊。最令人欣慰的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从2012年第1期开始被SCI收录,是目前中国能源类唯一一家同时被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也是全国同时被SCI、EI收录的33种学术期刊之一,极大地扩大了我刊的国际传播范围。

  第二,中、英文同步出版与发行。例如,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中、英双语稿件上传至ScienceDirect平台全球发行,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的国际显示度,增加了中国石油科技成果的影响力,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科技人员的影响力和主办单位的国际知名度。

  目前CNKI正在大力推广的中英文对应的创新型出版方式,为国内外同行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深受国内石油界学者的赞誉,使科技资讯issn他们的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外都得到了体现与认同。

  第三,提高编辑人员的科学素养,加强组稿与约稿力度。积极开发稿源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措施,《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稿件几乎全部来自约稿;“上会下室(所)”,跟踪中国石油的创新成果,确保稿件的新颖性和前沿性;执行严格、科学、标准化的编辑加工流程,确保出版质量。

  打造品牌 借船出海与学术期刊走出去

  

  冯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执行主编。

  1. China & World Economy简介

  China & World Economy,1993年创刊,是国内最早的英文经济学期刊。致力于为海外读者提供客观、公正、辨析和及时的经济解读,内容源于中国与世界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经济问题。很多作者都是学界和政界的著名经济学家。所以,它已经成为国际上关心中国发展的众多读者的必备读物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 China & World Economy国际化历程

  China & World Economy在发展初期,主要侧重窗口作用,随着期刊的不断成熟,很快成为学术交流的平台,在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发挥学术评价的功能。

  2005年年初,该期刊开始与美国著名的学术出版商Wiley的合作,由后者负责中国以外地区和网络版的推广与销售,而发行和销售之前的约稿、审稿、编辑和印刷工作完全由编辑部负责,文章版权归属于中国社科院,开启了典型的“借船出海”之路。

  2006年加入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成为期刊发展中的里程碑,标志着进入国际期刊行列,从2008年开始公布影响因子之后,期刊的引用率和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居亚洲期刊前列。

  2012年中国知网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始发布“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期刊连续3年进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排名前列,从此进入国内学术评价体系。

  目前收录期刊的主要国际学术数据库还包括:EBSCO,Econ Lit,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 of Social Sciences(IBSS),JEL,RePEc,SSCI,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SSRN)。这些传播渠道都极大地增强了本刊的国际曝光度和影响力。

  3. 创办外文期刊的几点想法

  首先,创办外文国际期刊,从创刊起,就要把目标瞄准国际学术界,在努力提高学术质量的同时,争取尽快加入国内外学术评价体系。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分级,既鼓励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又给期刊形成无形的激励和压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对优秀作者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被纳入重要的期刊评价系统。

  其次,学会借船出海。国内期刊走出去的困境主要是需要建立对外的发行传播渠道,即对最终受众的市场营销网络。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经验积累,国外的出版界经过数百年的竞争淘汰,形成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学术出版商,他们拥有丰富的学术出版经验和遍布全球的市场网络,而且很积极地寻求与中国学术期刊的合作。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来实现我国外文学术期刊的快速成长,跨步进入国际学术界。

  内外兼修 逐步提高期刊的国际视野

  

  张德勇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贸经济》编辑部主任、《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版)》编辑部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目前有《财贸经济》《财经智库》和《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版)》3本刊物,下面就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这个主题谈谈我的体会和想法。

  1.从“内”的方面看,练好内功最重要

  一是编委、稿源和审稿专家的国际化。引入适当的国外编委,将编委会做实。《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版)》是2012年年底创刊的英文季刊,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我们也收到国外的投稿,说明稿件来源开始国际化,提升了办刊信心。此外,我们在匿名审稿上也引入了一些国外审稿专家。

  二是积极吸收优秀稿件。新办刊一开始不能不约稿,而且一定量的约稿有利于提高刊物质量。同时,确定合适的选题也很重要。在中国经济转型当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概念,如“一带一路”等,这都是英文刊对外推介中国经济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三是适合的语言。期刊要走向世界,英文是必要的选择。当然在英文刊办刊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从中文到英文的翻译质量有待提高;即使是国内作者的英文投稿,也存在一些语言规范问题。

  2.从“外”的方面看,要“借船出海”

  与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合作,由他们负责期刊的国际推介,刊物知名度也有所提高,在他们网站上也可以看到我们的刊物。目前国外作者的投稿,不能不说与外方的合作有关系。另外,全方位的对外宣传,如互联网的应用,像微博、微信等,也是需要的。

  3.期刊的发展环境也不可忽视

  要走向世界,适当的投入必不可少。同时,社科刊物还面临着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客观上看,在国际上我们在社会科学方面的话语权还不占优势,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科期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科研评价机制存在国外刊物优于国内的、进入评价体系的优于非评价体系内的倾向,这不利于新办刊的发展。

  总之,内要练好内功,外要“借船出海”,在适合环境中逐渐提高国际影响力。

  国际化与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向”

  

  陈志瑞 外交学院教授、《外交评论》执行主编,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曾先后主持《欧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等国际政治期刊,近年出版有《国际体系与国内政治》《开放的国际社会》等多种中英文著作。

  追求和推动国际化,意味着我们学术期刊的发展和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现国际化,可以进一步提升我们刊物的影响力,包括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公共)影响力。而关键在于如何强化刊物的核心竞争力。

  借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同样可以包括两个方面:核心产品和服务,即知识和技能,以及协调和组合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在当前新的媒体和学术环境下,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实现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向”。

  许多大型传统媒体和资讯平台,都在纷纷进行新媒体转型,抢占新的渠道和传播的前沿阵地。学术期刊也是一类媒体,但毕竟有所不同,只需也只能进行“转向”,适应这种时代和环境的最新变化,设法把这种变化嵌入或融合进来,为我所用。在国际化方面,我们可以打造英文刊,或者“借船出海”,与CNKI进行双语出版等深度合作;而在国内,我们则必须高度重视,参与其中。

  为此,首先要改变认知,重新定义内容。“内容为王”,它是传统媒体生产的核心要素,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也许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新的定义,它不仅是指一次呈现的相对静态的原创知识成果,还应包括原创内容的各种衍生和再加工产品,呈现为动态的、互动的连续或断续过程。其主要形态包括:数据库的存储、汇编、检索和整合,比如CNKI;各种“再数字化”的数据加工和传播(缩编、改写等),即新媒体内容再生产;主题互动平台等新媒体出版。

  其次,我们要转变观念。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关注发行量、下载量乃至影响因子还不够。受众的点赞、转发和评论已经开始影响学术期刊的发展和评价,这意味着我们要逐步从注重“硬性数据”到关注“软性数据”,把期刊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与期刊内容的转发和评论次数等新媒体行为联系起来。

  最后,我们要调整工作架构和角色分工。在新媒体环境下,原创内容生产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需要打造知识生产、传播和交流的全方位平台,基于核心内容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知识产品;要变前端出版为过程平台,从传统的内容管理转向平台的过程管理;从单一角色转变为多元角色,把学术编辑、新媒体写作(如学术新闻写作)和公共编辑等角色融为一体;我们要从相对静态的旁观者、裁判者、生产者转变为动态的介入者、参与者,广泛参与公共的知识生产和生活。

  总之,我们必须迎接挑战,实现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向”,整合内容,调整姿态,加强合作,向新媒体延伸和扩展,参与塑造整个国家和社会知识形态的转变。“新媒体转向”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未来我们的作用和影响力会更大。

  中国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综合研究

  

  范爱红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多年从事文献计量分析、期刊评价等方面工作。参加《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引证报告》的研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有较大飞跃,但期刊国际影响力还需提升,总体而言“论文强”而“期刊弱”。我国SCI论文产量居世界第二,但SCI期刊不足全球2%,大量优秀论文外流。

  英文期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国际传播作用,Web of Science中英文期刊占85%。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扶持英文期刊发展。

科技资讯issn(科技资讯网站)下载

  在此背景下,清华大学图书馆与中国知网学术评价中心合作申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评价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量化数据进行深入的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研究,已取得若干中期成果。

  项目研究的“中国英文学术期刊”是指有ISSN和CN号,英文投稿且正在发行的中国大陆学术期刊。总计258种期刊确定为研究对象,自科类239种、社科类19种。

  258种中国英文学术期刊近5年共发文13.4万篇,呈逐年上升趋势。85.4%的自科类英文刊集中于1980~1994年、2000~2014年创刊;68.4%的社科类英文期刊集中于2005~2009年创刊。“研究院所”“大学”“学会/协会”“出版社/杂志社”是英文期刊的主要办刊机构。地域上分布在23个省份,北京以141种期刊遥遥领先,占自科类53%、社科类74%。从内容来看,涵盖《中图法》全部10个自然科学大类和11个人文社科大类(“马列毛邓理论”“军事”“语言·文字”“艺术”四类空缺),普遍以理论基础类研究为主,技术应用不足。

  在国际学术传播过程中,除成果本身水平外,语言是传播广度的重要因素,这在人文社科成果中尤为明显。2014年,SCI收录219种中国刊(含港台),其中英文刊197种(90%);SSCI收录16种中国刊(含港台),全部为英文刊。而有CN号的大陆期刊中,仅2种被SSCI收录。

  总体而言,虽然我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科技期刊数量相对较少,但自科类英文刊的整体国际影响力要远高于社科类英文刊。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需尽快提升。

  统计研究得出结论:自科国际影响因子——新刊优于老刊,社科国际影响因子——老刊优于新刊。无论学科,英文刊的国际影响力优于中文刊。选取同一主办单位的同主题中文刊和英文刊进行比较,英文刊的国际影响因子优于中文刊;而其国内影响因子不及中文刊。当期刊转为全英文出版后,其国内影响力基本不变,而国际影响力增长显著。说明语言对期刊国际影响力有显著提升作用。

  考察中、德、日、法、意、西6个非英语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的SCI/SSCI英文期刊数量和质量,德国遥遥领先。大陆英文期刊的SCI收录量居第三,次于德国、日本;SSCI收录量落后。无论他引影响因子还是他引总被引频次,各国/地区均出现“平均值大于中位值”现象,说明存在“办刊水平两极分化”且“一流刊物偏少”的问题。

  此外,项目还进行个刊研究,针对高国际影响力期刊、国际影响力增长迅速的新办期刊、国际影响力高于国内影响力的期刊、中英双语刊。由此归纳出国际化期刊的共同特点:编委国际化、地域分布广、涉及机构类型多样,主管单位的国际交流背景强,纯英文出版,稿源充足且国际化,与国际大型出版商合作,网络可获取程度高,有英文网站。

  敢于竞争 善于竞争 创造优势 直面挑战 ——“国际化论坛”述评

  

  孙红梅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海外知识管理公司资源合作主管。

  学术期刊国际化对于促进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提升我国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话语权,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部分期刊通过“借船出海”,依托国际出版机构的传播平台登上国际期刊的竞争舞台,但大多数代价不菲,可持续性堪忧;300余种英文期刊,已经初具规模,但在优质稿源获取、国际传播、商业模式等方面仍然困难重重;本土化的国际传播平台——CNKI,虽然已在国际学术界颇有名气,实现了中国学术期刊的规模化走出去,但面对主流市场和非华语读者,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应对学术期刊国际化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就“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专设分会,专题研讨。许多在期刊国际化领域耕耘多年、颇有成就的知名专家云集本论坛,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分享他们国际化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中国科学基金》副主编任胜利讲述了“SCI高被引论文分析及相关思考”,指出在约稿时要约知名机构、知名作者的稿件,组约热点研究、重要研究方法或观测数据等文章,还应加强栏目建设,注重发表社论、简评、来信等方面的文章。《Cell Research》编辑部主任程磊提出,学术期刊的发展一定要秉持为科学家服务的理念,同时要做到期刊和科学家的“双赢”,大家相互扶持,互相推动,才能取得成功,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石油勘探与开发》副主编王大锐和《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执行主编冯晓明分别介绍了自科类期刊和社科类期刊采用“借船出海、走向世界”的出版模式。《财贸经济》《中国财政与经济研究(英文版)》编辑部副主任张德勇畅谈内外兼修,内要练好内功,提高质量,外要“借船出海”,逐步提高期刊的国际视野。《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强调,在当前新的媒体和学术环境下,一个重要抓手就是要实现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向”。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范爱红从宏观角度,用计量分析等手段,研究了258种中国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中国英文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办刊建议。

  中国知网经过20年的海外拓展,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拥有1500多家海外机构用户,在高端研究市场也赢得了国际品牌,面对新的国际化挑战,它们也积极应对,破浪前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编辑肖宏详细介绍了中国知网的“双语工程”这一创新国际化出版方式,通过中英对照出版的方式,将中国优质的学术内容推向海外,既克服语言障碍,又保留原汁原味的中文表达,既面向主流读者开放交流,又嵌入中华文化,不失话语权。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海外知识管理公司总经理柯春晓提出了“基于知识服务引擎的数字出版”模式,面对海外科研机构、智囊机构、跨国企业、大众读者等细分市场,提出知识服务方案。另外,他还介绍了专门为中国英文期刊打造的国际传播平台——China STM Focus,这将成为又一艘中国自主建造的走出去“航母”,加快中国英文期刊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除了依靠国内期刊社和中国知网的本土力量,也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国家传播联盟,通过联盟的方式,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科技文化的国际交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茹就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我们相信,在中国知网、国内期刊社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学术期刊必然会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为中国科技文化的国际传播保驾护航。

  国际专业门户网站强强合作 联手打造学术期刊全球垂直传播平台

  

  张晓茹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国际合作中心主任。